女子疑被蚊咬致皮下生寄生蟲 手術夾出超長惡絲蟲
發布時間: 2018/07/03 17:09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3
不要忽視臉上任何「訊號」!一名32歲的俄羅斯女,發現自己臉上先後出現奇怪的腫塊,由左眼下、左眼瞼上到嘴唇,都出現異常的腫塊。最後醫生發現,原來這些腫塊的底下,是一條被稱為惡絲蟲的寄生蟲。經過手術,惡絲蟲已被取出。俄羅斯女子透露自己早前去過鄉郊地區,被蚊咬了很多下,懷疑蚊子的叮咬令她受感染。
據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》指,該名俄羅斯女子突然發現自己的左眼與鼻子中間,有一塊幾乎看不見的小腫瘤。5日後小腫瘤消失,但眼瞼上又突然生了3粒像泡泡的小腫瘤,持續10日。其後,上唇無故腫脹,甚至變大2倍。她指出,這些腫塊會令她感到痕癢,間中更有灼熱的感覺,便決定看醫生。
醫生表示看到腫塊有「淺層移動」(superficial moving oblong nodule),相信腫塊其實是一條寄生蟲,於是便做了手術,夾出寄生蟲。取出寄生蟲後,俄羅斯女便馬上康復。
該寄生蟲隨後被判定為惡絲蟲(Dirofilaria repens),主要寄生在肉食性的動物和狗之中。惡絲蟲可經蚊子的叮咬傳播,如蚊子叮咬了受感染的宿主,再叮咬人類,寄生蟲的卵子就會傳至人體內,令人類受感染。事件中,俄羅斯女子曾在俄羅斯郊外遊玩,亦被蚊子叮咬了無數次,相信因而受感染。
其實,有寄生蟲生活在人類皮膚底下並非聞所未聞,由1997年至2013年,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就出現了1,272次確診個案。而香港亦曾有絲蟲上眼的個案。
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楊樂旼指,感染惡絲蟲後的死亡率少於1%,而惡絲蟲上眼的影響則視乎蟲子的大小及移動範圍,如於眼部前房走動,或致青光眼、發炎及眼壓高。惟一旦於視網膜移動,有機會傷及視神經:
受損範圍細,局部地區會有黑影,如範圍大,可能會致盲。
他表示,部分絲蟲可透過藥物治療,但惡絲蟲則只能透過取出治療。
【更多患寄生蟲病報道】